32-台神電子月報-嶺頭之聲2022年3月刊
大家平安
今年台神150週年校慶,正值陽光明媚,春暖花開的時節。在此期間,我們發表了台神創校以來的第一首校歌,感念上帝的恩典及台神創辦人馬偕牧師的精神;也在校慶活動中,全校教職生挑戰登上觀音山硬漢嶺,體驗馬偕當年帶著阿華登高望遠的心情。
馬偕在日記中描述,阿華跟一般台灣人一樣,原本是無法領略為何老師要那麼辛苦帶他爬山!那時候的觀音山想必是荒草叢生,不像現在鋪好階梯好走許多。我們是否可以想像,當阿華辛辛苦苦走到山頂,從硬漢嶺眺望淡水河岸時,會是怎樣的心情?
當台神教職生站在這個歷史的景點時,遼闊的大地一覽無遺,對岸的淡水河岸正是當年阿華生活的地方。我們試著辨識那些建築物,從似曾相識到漸漸分明。由左邊出海口向右望去,淡水不過是個小小的地方而已,旁邊是紅樹林,再過去一點就是竹圍、關渡,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處的社子島,還有更遠處的新店......藉著當年馬偕與阿華牧師的視角,我們領略了馬偕的神學教育理念:以聖經為本,並讓學生實際去操練領受,而後讓聖靈來成全。
三月份,台神也參與了長老教會北部大會舉辦的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慶典活動,在兩天的特會中有102位青年決志奉獻自己讓主使用,相信在場還有更多的弟兄姐妹亦有受到感動願意服事主。我們非常樂於看到年輕的世代願意跟隨主,如同許多將年輕生命獻給主用的宣教師一樣。
為何要如此頻繁且熱烈地慶祝並紀念馬偕呢?畢竟他不也只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嗎?因為這個年代需要一個「典範」!羅明耀(James R.
Rohrer)教授在《青年馬偕:在台宣教的根柢》(頁18)中提到「現代神學家和宣教理論學者通常把宣教士先驅當作是可敬的先輩,認為他們的熱忱令人欽佩,但他們的許多缺點也應當受到批判。」從馬偕的日記、宣教報告以及別人為他寫的書中,我們看到他真實的個性、理念、掙扎與順服。從羅明耀的記載我們得知:馬偕似乎總是靠著意志力強迫自己撐過生命的時日,以讀《詩篇》中哀歌式呼求的經文來結束令人難以渡過的一日,他是軟弱的。他一生遭遇許多挫折、挑戰,甚至被批評太獨斷,然而他堅持從事宣教事工,本著上主的託付盡心努力、堅毅不屈服。
在今日,馬偕已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,甚至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。一個信仰團體需要有一個共同的信仰記憶與操練。國家文藝獎得主音契總監金希文老師曾創作過大型歌劇《黑鬚馬偕》,就是盼望可以讓青年看見:一樣都是年輕的生命,馬偕是本著什麼樣的生命動力去思想、去行事。金老師盼望藉此鼓勵年輕人,影響他們這生命,這也正是台神在參與這些慶典時所體驗到的。
正如校長蔡慈倫老師在校慶禮拜所言:
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,我們都是宣教師,我們都是領受復活主的命令「你們要去!」的一群人。回應呼召確實不是一條易路,它需要人願意謙卑順服、它更需要人願意為了基督的緣故受苦。但我們的主祂不僅「命令」,祂更賞賜「應許」給那些凡遵祂旨意去行的人—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」、「我必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!
」「主的命令」和「主的應許」就是讓馬偕、也是讓每一個回應上帝呼召的人,不斷勇敢向前的最大動力!
就讓我們這一群基督徒,因著馬偕所帶出「主的命令」和「主的應許」的宣教力量,往水深之處走去。
以馬內利
嶺頭之聲
編輯組
招生課程 |
2022學年度招生
一般考試
|
教牧博士班春季班課程2/21-4/11(每週一)
|
最新消息 |
2022門徒營
|
靈性諮商組
|
教師動態 |
恭喜陳尚仁老師升等副教授尚仁老師1994年台神道碩畢業,後於普林斯頓神學院取得哲學博士學位,現為台神倫理學教授,曾任台神院長(2010-2019),在他任內台神獲教育部立案通過。著有《21世紀教牧倫理學》。尚仁老師簡介 |
重返牛津學堂
|
蔡慈倫校長
|
林汶娟老師
|
本校教師
|
教師著作 |
林鴻信老師新書出版
《與馬偕同遊淡水的綠波蕩漾—馬偕新觀》
|
陳琇玟老師新書出版
《禮拜中的話語和音樂~~但以理書》
|
捐款專區 |
女生宿舍牆外鷹架搭起,東翼優先修繕,繼續進行拆除窗框、補土、防水工程以及管線電路配置換新。讓我們一同期待她的蛻變。
|
校園花絮 |
教授林鴻信牧師
|
新婚恭喜
|
誠實商店開張
|
撒灰日禱告會
|
輔導中心
|
畫家郭文雄先生畫展
|
校慶活動
|
馬偕來台150週年
|
馬偕來台150週年
|
校慶禮拜
|
校園綠化工程暨圖書館、餐廳前、馨靈之家、史料中心前草地綠化之後,目前開始整修咖啡屋,預計將咖啡屋拓寬之後,再整理外面的綠地,相信不久後會有一番新的風貌,敬請期待。 |
校友專區 |
校友動態3/12 楊順傑牧師就任閱讀更多 |
尋人啟事
這是哪一屆的校友?還能認得出一張張青澀的臉龐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