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-台神電子月報-嶺頭之聲2025年11月刊
| 奉主專區 | 招生課程 | 教師動態 | 教師著作 | 新任同工介紹 | 捐款專區 | 校園花絮 | 校友專區 | 加入我們 |
2025-11-17 發行

一年即將步入尾聲,有時我們會感嘆韶華如夢、時光易逝。一晃眼,我們又要與這一年說再見。在這樣的時候,或許我們都需要停下腳步,為生命留下一點安靜的空間。那些忙碌、奔波、努力與等待的時光,若能在上帝的光中重新被看見,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意義?
每年這個時候,也正好是台灣神學院的奉獻主日。思索生命裡奉獻的真義,也許是一場回望——回望我們在信仰中如何被塑造、如何被呼召。奉獻是一種信任,加上感恩,加上行動;是一份願意將自己再次交在上帝手中的回應。
今年的奉獻主日影片主題是〈知識、敬虔、宣教──神學教育的核心〉。
也許從這三個詞,我們能重新凝視信仰的本質:作為一位基督徒、一個神學人,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信仰核心價值?
知識+敬虔+宣教,是一條從思考到行動的信仰路。
知識,是信仰的根基,讓我們在真理中成長,加上思辨的力量、加上理解的深度。
敬虔,是信仰的呼吸,讓我們在學問與生活之間保持柔軟,加上祈禱的節奏、加上愛的溫度。
宣教,是信仰的方向,讓我們從領受走向給予,加上腳步的實踐、加上對世界的擁抱。
這三者互為支撐,相互交織為信仰的織布。它們構成了神學教育的核心,也描繪出台神多年來培育工人的信念。在教室裡,有老師以文字與生命教導;在教會與社區裡,有學生以禱告與行動回應。一切的裝備,最終都指向同一件事——讓信仰能在世界裡發光。
這也是奉獻主日的意義所在。奉獻不只是支持,更是一種同行;當我們在愛中給出,就在參與上帝的工作。每一份奉獻,都為神學教育添上一滴力量;每一位神學生,都在這份支持中被看見、被托起。
同時,我們也迎來新一年度的招生季。有人以奉獻成為支持者,也有人以報名成為回應者。這是一條信仰的連鎖反應:一份奉獻+一個呼召+一段旅程,讓知識的光、敬虔的心、宣教的腳步,繼續在時代中延展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,當一年將盡,願我們都能再次思想信仰的方向。
讓知識加上敬虔,成為智慧;
讓敬虔加上宣教,成為行動;
讓宣教加上愛,成為生命的見證。
願這個季節,成為我們重新整理心靈的時刻。
願奉獻與呼召的火光,在知識、敬虔與宣教之間,持續燃亮未來的路。
以馬內利
《嶺頭之聲》
編輯組
編輯組
奉主專區
|
|
台灣神學院院訊 No.182
新學期伊始,院長在開學講道中以溫柔而堅定的話語,提醒我們心思意念要純淨,回轉像小孩。 |
|
招生課程
|
台灣神學研究學院
請推薦有志服事的教會弟兄姐妹來台神受裝備,造就培養優質神國工人 |
神學教育走進教會
神學系持續與各地教會攜手合作,根據牧養上的實際需要,安排資深教師親自授課,將專業而扎實的神學教育帶入地方教會。這些課程不僅幫助弟兄姊妹在靈命上得以造就,也為教會團隊的事工推動與建造注入新的動力。課程主題涵蓋廣泛,包括聖經詮釋、信仰實踐、領袖培育、家庭與婚姻等面向,期盼能協助教會在全人牧養上更加完整。課程中,學員不僅能直接與老師互動,提出問題與討論,也能彼此交流,透過分享信仰經驗共同成長。 |
|
|
2025 秋季神學週
馬太鞍堰塞湖事件揭示了大地的脆弱,也挑戰我們的信仰與責任。 |
台神教會音樂組碩士班
用音樂服事,是你的呼召嗎? |
|
|
文學碩士靈性諮商組|靈性照顧在職專班
在焦慮與破碎的時代 |
論文格式與AI寫作倫理講座
靈諮關心學術專業與時代議題,11/13(四)與11/20(四)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邱炯友教授蒞校,於8:00–11:00在台神201教室主講「論文格式與AI論文寫作引用之倫理探討」。本系列講座除強化同學對芝加哥格式的應用外,也引導大家思考AI工具運用下的學術誠信與倫理責任,展現靈諮在專業研究與時代議題整合上的用心與前瞻。
|
|
|
新舊約聖經-考前衝刺班
本課程為期六週,專為考前衝刺設計,帶領學員在有限時間內迅速掌握聖經的整體架構與神學核心。透過系統化的引導與重點整理,提升答題與應試能力。 |
【關係傷害與復原】講座
關係讓你受傷了嗎? |
|
|
「齊來服事:婚喪禮俗的關顧」課程
「齊來服事:婚喪禮俗的關顧」本課程特別為教會長老、執事及關懷同工設計,帶領學員深入探討台灣婚喪禮俗與基督信仰的交會處境,幫助您成為有智慧的陪伴者與祝福者。課程內容涵蓋婚喪禮俗的文化意涵、聖經基礎、教會實務操作,以及溝通、情感支持與屬靈關懷的技巧,並探討如何面對傳統習俗與信仰張力,協助教會建立具系統的關懷團隊。 |
神學系信仰扎根的時刻
每位同學都帶著期待與渴慕,投入課程的學習與裝備。這不只是課堂上的知識,更是信仰生命被建造、被更新的旅程。 |
|
教師動態
張楷弦老師新書分享會
張楷弦老師於2025年基督教書展舉行新書分享會,介紹其著作《天國崛起~顛覆希羅世界的基督事件》。楷弦老師分享本書重點,透過歷史文獻與新約經卷重建第一世紀希臘羅馬世界的社會舞台,包括階級制度、榮耀觀與恩主關係;也探討基督信仰如何在此體系中展現顛覆力量。他以「恩主制度」為例,說明耶穌以僕人姿態翻轉地位導向的社會關係,保羅亦在《羅馬書》16章藉女執事菲比展現「互為恩主」的群體精神。張博士表示,《天國崛起》不僅描繪歷史背景,更揭示基督事件如何以信仰群體的形成,顛覆並更新希羅世界的價值秩序。
|
|
|
梁越美老師分享聖靈論
布農中會長執訓練分別於10月18日在關山教會、11月1日在古亭教會舉行,邀請梁越美老師再次擔任講師。此次主題為認識聖靈,上半場課程帶領大家重新認識聖靈與祂的工作,內容扎實又貼近生活,下半場則與中會牧長同工配搭舉行培靈禱告會,禱告氣氛相當熱烈,布農教會弟兄姊妹的禱告聲震動禮拜堂,充滿力量與真誠,彷彿能聽見聖靈在山谷中的迴盪。她也盼望眾長執在服事中繼續被聖靈更新,帶著火熱的心回應上帝的呼召。
|
張志偉老師受邀演講
本校教務長、新約學助理教授張志偉老師(以撒・瓦歷斯 Isa Walis)受邀前往壽山中會博新教會主講聖經講座,從路加福音的特色帶領眾人重新省思教會——也就是信仰群體的特質。
|
|
|
曾宗盛老師新書分享會
本校舊約教授曾宗盛老師於2025基督徒書展舉行《先知書》新書分享會,分享多年研究心得。他指出,先知的信息常以「若…則…」呈現,如耶利米書所示,顯明上帝盼望人悔改而非毀滅;又以《以賽亞書》58章說明,真正的禁食是實踐公義與憐憫。為說明經文詮釋的層次,他以「芒果」作比喻——經文如同芒果,在原處、被傳遞、被應用時意義各有不同,但都是同一顆芒果。曾老師並指出,耶穌與彼得皆延續先知的信息,宣告恩典與聖靈的降臨;以賽亞的和平異象亦成為今日人類的共同盼望。最後,他以靈修畫作〈鳳凰〉象徵「浴火重生」,勉勵眾人相信上帝的話最終帶來醫治與盼望。
|
吳國安老師受邀演講
浸信會懷恩堂近日舉辦信仰論壇,邀請本校吳國安老師主講。主題為「源遠流長:浸信教會的歷史與神學」,國安老師從宗教改革談起,介紹基督新教的起源與發展,並說明浸信會的形成與發展。講座內容深入淺出,盼望眾人能以更寬廣的心懷,實踐「海納百川、有容乃大」的信仰精神。
|
|
教師著作
|
|
|
|
|
新任同工介紹
|
游輝彥 圖書館助理
雖然我目前無特定的宗教信仰,但在偶然的機緣下,來到了台神圖書館服務。平常喜歡閱讀、運動,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工作、學習。未來會盡力協助各位在研究上更順利!
|
巫怡真 會計助理
大家好 ,我是怡真,在台灣神學院擔任會計室助理。三月加入到現在,也慢慢熟悉了這裡的環境,我覺得學校超美的,同工們也都很照顧我,很開心能在這裡工作,請多多指教!
|
|
|
莊昕慈 教牧博士班 助理
加入台神已有半年的日子,不斷經歷上帝賜話語的力量及祂以恩典的同在。期待自己成為團隊的互助者,探索更具包容與創新的可能,我深信神能照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,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。
|
林庭安 靈諮組兼輔導中心助理
今年從台神靈諮畢業,帶著陪伴的心志持續在關懷與傾聽中與人同行。 |
|
捐款專區
|
歡迎加入「滴水成海」定期定額奉獻計畫
這個計劃象徵著每份微小的貢獻都有著堆積效應,最終將凝聚成一片大海。您的定期定額奉獻,將支持教職員工的穩定收入、學校設施的更新與改善,持續推動神學教育的發展,培育更多熱忱的牧者和教會事工人才,讓教會茁壯成長。期待與您攜手,微小的努力注入上帝的愛,最終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和影響。 |
積土成山方案
教會的穩定支持將有助於神學院的教職員工獲得穩定的收入,促進學術和教學活動順利進行,改善校園設施以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。也將直接影響我們培養下一代的牧者和教會工作服事者,對教會事工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。每一份支持都將為神學院的使命添磚加瓦。請加入我們的「積土成山」計劃,與我們一起為愛與信仰建造一個堅固的未來!
|
|
|
|
校園花絮
職場宣教論壇靈諮攤位熱鬧非凡
本系師生於「職場宣教論壇—壓力山大 VS. 恩典夠大」(和平教會)設攤參展,活動圓滿落幕!感謝主,攤位人潮絡繹不絕,不分年齡層的參與者都熱情體驗靈性生涯卡,透過互動認識自我、思考信仰與呼召,氣氛熱絡、回應熱切。此次擺攤除了讓更多人認識台神靈性諮商與在職專班的專業培育外,也透過平易近人的牌卡媒材與人互動。願主預備更多願回應呼召、投身靈性關懷與助人工作的工人,在職場與生命中見證祂的恩典。
|
|
|
全校性時間
史料中心主任吳國安老師邀請蔡銘偉牧師以〈為什麼我們(不斷)需要一本新的聖經譯本〉為題分享。他從「薑母鴨」的趣事談起,說明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聯,也提醒我們聖經翻譯不只是文字轉換,更是信仰在文化中的再表達。蔡牧師指出,《和合本》雖然經典,但語言會改變、理論會演進、研究會深化,因此新譯本是必要的。他鼓勵教會勇於接納不同譯本,支持台灣聖經公會的翻譯事工。因為支持聖經翻譯,就是參與宣教,讓上帝的話語在每個世代、每種語言中繼續發聲。
|
田埔教會實地訪查
神學系《聖靈與祖靈:跨文化神學的探索之旅》課程周成輝老師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入田野。10月25日,前往新竹尖石鄉田埔部落進行實地訪查,延續上學期「隨神心意的風──與聖靈同行再思原住民宣教事工」的學習脈絡,並以《山間靈風吹起:泰雅爾的甦醒》一書為啟發。當日由田埔教會師母、教會長老與部落耆老熱情接待,介紹教會在社區中的服事與信仰旅程,並分享泰雅族文化與信仰變遷的故事。透過真實的對話與現地觀察,展現出信仰在文化交會處的樣貌。從課堂理論到田野實踐,這是一場充滿啟發的學習旅程,讓人更深體會聖靈的奇妙作為。
|
|
|
2026 門徒營|不只是已讀
台神門徒營即將啟動,我們有感許多時候,聖經只是被「滑過」,話語停在眼前,卻還沒進到心裡。這一次,我們想一起重新打開:讓「讀經」成為相遇,而不是完成任務。為了明年的活動,學生幹部展開了籌配工作。
|
美國長老教會全美台灣人教會聯合會蒞臨台神
美國基督長老教會─全國台灣人教會聯合會(NTPC)今日蒞臨本校參訪。 |
|
|
再啟八神聯誼
因疫情停辦多年的「八神聯誼」(本次有兩神缺席)於10月31日再度舉行,本次由本校牧杖會(學生會)主辦,邀請各神學院學生齊聚台神。活動以學生活動為主,促進交流與認識。開場由蔡維民校長勉勵珍惜相聚,接著詩歌敬拜與各院介紹,氣氛熱烈。之後分組分享信仰與學習經驗,並於籃球場進行趣味團康,笑聲不斷。最後由牧杖會交接給正道神學院,象徵傳承與延續,學務長王榮信牧師祝禱圓滿結束。這場久違的聚會讓眾人再次體驗信仰群體的連結與喜樂,並彼此代禱、同行於信仰之路。
|
全校性時間
全校性時間由校長室主辦,邀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張名揚教授以〈生成式 AI 的介紹與使用規範〉為題演講,帶領師生思考人工智慧在學術與信仰中的挑戰。張教授以自身跨足工程與神學的經驗指出,生成式 AI 只是依據機率預測文字,並無理解能力,容易出現「幻覺」與「偏見」。他提醒,AI 是工具而非思考者,關鍵在於「如何負責任地使用」。在學術應用上,AI 可作為語言潤飾與思考輔助,但不得代寫或翻譯整篇報告。最後,他強調神學院更應在使用科技時實踐真理與尊重,讓誠實與公義成為人與 AI 互動的界線。
|
|
|
行政同工教育訓練
這次行政同工教育訓練邀請園藝治療師史維慈老師帶來《來盆肉多多》園藝療育工作坊,讓大家放下公文、拿起鏟子,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多肉小森林。史老師從「什麼是好土?」談起,介紹不同介質的特性,也教大家依照性格與環境調配最適合的土壤比例——愛澆水的要透氣、健忘型要保水。老師的教學,讓我們從植物身上,體會到生命的靈性。實作時,大家專心換土、修剪、佈置,每一盆多肉都帶著主人的巧思。短短一個下午,從泥土的香氣到綠意的陪伴,每個人都在過程中互相欣賞彼此的盆栽,笑聲此起彼落,學到了綠手指的技術,和同事間不一樣的交流,也讓心稍微鬆了一下。
|
神碩博生論文研討 Symposium(2) 暨期中聚餐
本學期第二場 Symposium 定於11月10日上午10:00~在本校會議室舉行,講員:陳宗文老師(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。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院社會學系博士),主講關於皮耶·布赫迪厄 (Pierre Bourdieu) 。
|
|
|
福音的宣講者—114學年度畢業講道
講道日期&講道同學 |
校友專區
校友動態
10/26(日)15:00, 舉行田韶瑜傳道師(2022年道碩畢)封牧暨就任高雄中會右昌教會清豐支會開拓牧師授職感恩禮拜。 |
|
|
第65屆第二次校友總會
各地校友會長回到母校一起開會分享。會長陳天償牧師以熱忱分享對校友會未來的期盼,盼能使運作更活絡,不僅深化情誼,也以具體行動支持母校事工與教育使命。他並提到將重新思考區域劃分,鼓勵更多校友主動參與,成為母校的堅強後盾。蔡維民校長則分享走訪各地校友會的感動,深深體會校友對母校的愛與支持。他期盼校友會成為連結不同世代的橋樑,見證上帝在台神的恩典與帶領。願主保守成全,使校友情誼在愛中成長,讓台神成為信仰與生命得造就之地。
|
|
|
|
瀏覽數: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