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回首頁 | English

EDM-202504月-櫻花樹的念想

櫻花樹的念想

敬愛的蔡慈倫院長、老師、學弟妹們,平安!
今天能夠受邀回到母校參與這場禮拜,內心充滿感恩。回首當年,在這裡學習、成長,並於 2008 年畢業,踏上牧會的禾場,轉眼已過十七載。這些年來,無論是參與馬偕講座,或是以進修之名回到母校,每次踏進校園,總忍不住想多停留片刻。因為我深愛台神——這裡塑造了我的信仰與生命,教導我如何成為忠心事奉、愛主的好管家。今天能站在這裡,領受母校的栽培與祝福,既感動,也更覺自己的渺小。

 

櫻花樹的啟發
上個月,我與寒溪教會的黃志堅牧師回到母校進修,選修羅以老師的「台灣處境的宣教事工、拓殖與策略發展」課程。課後,經過行政大樓時,我望著那片寬闊的空地,腦海中忽然浮現一個畫面——如果這裡種滿櫻花樹,該有多美!
於是,我與志堅牧師分享這個想法。正巧,當時遇見院長,我便向他提及這份感動。院長回應說,學校曾為植樹規劃而苦思,也有師長提議過種植櫻花樹,而我們的想法竟不謀而合。於是,我立刻聯絡了一位長老,向他募了一些櫻花樹苗,並分享神學院的近況,也談及當年老師們如何將福音帶給我們的族人,幫助我們扎根信仰、培育許多傳道人。他聽後深受感動,欣然答應奉獻櫻花樹,並表示若學校仍有需要,願意持續奉獻。如今,這些櫻花樹苗已經種下,位於孫雅各院長1銅像附近。我想,這或許是對他服事與奉獻最好的象徵。

 

深植信仰,扎根族群
櫻花雖然花期短暫,但真正支撐它的,是深植土壤的根與堅韌的樹幹。這不正如孫雅各牧師夫婦的事奉嗎?他們不僅帶來福音的光芒,更用生命影響這片土地,使信仰深植於泰雅族人的文化、語言、教育與社會發展之中。泰雅族人世代居住於山區,孫雅各牧師夫婦深知,唯有在族人生活的地方建立教會,信仰才能真正融入日常。因此,他們與新竹中會山地部牧者同工,深入部落,建立教會,使基督信仰成為泰雅族社會的一部分。這些山地教會不僅是敬拜的場所,更是族人互助、學習與團契的中心,使信仰與生活緊密相連。

然而,他們的服事不僅止於靈性上的關懷,更深刻體會到泰雅族人面臨的醫療與生活困境。師母孫理蓮宣教士在 1950 年代見證了原住民孩子因貧困與缺乏資源而無法接受教育的現況,於是她在 1963 年於花蓮北埔購地,設立「習藝所」,陸續開辦墊腳石學校及免費技職課程,包括木工班、護理班、保母班等,為更多原住民青少年提供學習與發展的機會。他們的事工不僅改變了個人的命運,更翻轉了整個族群的未來。

此外,他們更推動泰雅語聖經的翻譯,並邀請加拿大宣教師穆克禮牧師共同參與,讓族人能夠用母語親近上帝,因為唯有當信仰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,它才能真正扎根。語言是文化的核心,當上帝的話語以族語呈現,福音便不再只是外來的,而是內化為族群生命的一部分。同時,這也無形中保存並促進了泰雅語的發展,使其不至於在現代化的洪流中逐漸流失。

更重要的是,他們致力於培育本地牧者,使泰雅族人能夠自己帶領自己的信仰。他們鼓勵族人接受神學訓練,成為傳道人與牧者,讓教會的運作不再依賴外來宣教師,而是由本地信徒承擔與發展。這樣的策略不僅讓信仰得以長遠發展,也讓泰雅族基督徒在教會中擁有更強的自主性與認同感。

 

信仰的種子,綻放不息
時至今日,泰雅族的基督信仰依然蓬勃發展,許多教會仍使用泰雅語敬拜與講道,延續孫雅各牧師夫婦奠定的信仰根基。他們的影響不僅留存於歷史,更透過一代又一代的泰雅族基督徒,持續影響今日的原住民教會,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中不可忽視的里程碑。

如同一棵櫻花樹,在歲月中扎根、生長,孫雅各牧師夫婦的事工在泰雅族群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。他們的愛與奉獻,使福音的種子深植於這片土地,並持續綻放出美麗的信仰之花。

 

結語

願我們今日回顧這段歷史時,也能帶著這份使命感,持續在各自的禾場上耕耘,使福音的影響力延續不息。 謝謝大家,願神賜福大家!

 

1 1 1

20250212種下昭和櫻花幼苗

 

1

一個月後已長出新芽

 

1

孫雅各牧師銅像後方的櫻花樹種植前

 

1

孫雅各牧師銅像後方的櫻花樹種植後,期待明年花開的春天

瀏覽數: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