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回首頁 | English

陳鳳翔

有根的神學,在陽明山嶺頭這裡

神博陳鳳翔

    當年,考上新約神碩,指導教授鄧開福老師初次見面就問:「你希臘文如何?」我搖搖頭。「你希伯來文如何?」我還是搖搖頭。「你英文如何?」「不怎麼好」鄧老師要我好好努力。副修舊約,徐萬麟老師也問了同樣的問題,我都回答:「不好」。這樣回答是因為我認為「好」是要能聽說讀寫。考上博士班,指導教授徐萬麟老師又問了:「你現在雙希與英文如何?」這回我答:「我在幾間神學院教授雙希,英檢中級。」

 

    讀神碩、神博,主要是為了信望愛聖經網站。我們眾義工投入,聖經學者也參與,建置了一套華人自己研發的中文介面聖經工具,長年位居全球華人基督徒網站流量第一。我常在想,這個網站為何不是北美、中、港、新建置,怎會輪到台灣?直到一次與來自各國華人領袖共餐,便請教之。他們說:「我們的中文沒有根。三長兩短、義結金蘭,多數人不懂。因為雙語教育,中文程度到國小即可。中國採用簡體,更是斬斷了繁體的根源。」

 

    台灣神學院招收來自各地的華人學生,最特別的政策是碩博士論文用中文撰寫。有些人不以為然,認為應該得像國外用全英文撰寫。然而,用中文呈現神學成果,背後意味是用中文的邏輯思考華人的處境。也是因為中文,才能讓更多的華人閱讀,眾人一同成長。曾宗盛老師舊約神學發展史的第一堂課,說:「context,我們不可能去建造歐美神學,我們要在這塊土地建造自己的神學。」

 

    雙希與英文要好,但中文更要好,因為語言承載神學、語言表現神學。台灣神學院的每一篇碩博士論文,皆參與華人神學史。神學出於所在的信仰團體、所在的文化處境。有根的神學,在陽明山嶺頭這裡。

鳳翔照片

 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