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國安老師
吳國安Kuo-an Wu
研究領域/成果
研究成果
●專著
| 1. | 《什麼是歷史神學:從歷史視角理解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塑造》(Historical Theology Explained: The Evolution of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)。新北市:校園書房,2024。 | 
| 2. | The Concept of History in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. Ph.D. Dissertation. University of Edinburgh, 2011.1. | 
| 3. | 《中國基督徒對時代的回應(1919–1926)──以生命月刊和真理週刊為中心的探討》。香港:建道神學院出版社,2000。 | 
●期刊論文
| 1. | 〈神學形上與唯物辯證之間:班雅明論歷史之拯救〉,《浸神學刊》21(2022年12月):57–104。 | 
| 2. | 〈歷史進入末世:約阿希姆的歷史神學及其「諾斯底性質」的再思〉。《華神期刊》12(2022年1月):10–39。 | 
| 3. | 〈另一位馬丁:協調爭議、追求和睦的布塞珥〉。《浸神學刊》15(2017):5–28。 | 
| 4. | 〈和好的闡釋與嘗試:周聯華牧師與二二八平安禮拜〉。《浸神學刊》13(2015):69–82。 | 
| 5. | 〈再思長老職分──一個歷史神學式的考察〉。《建道學刊》40(2013):55–82。 | 
●書內專文
| 1. | 〈「神聖啟示」觀照下的「人類歷史」──巴特論歷史〉。《辨識歷史──時機˙終末˙神學家》。郭清容編。香港:德慧文化,2019),153–202。 | 
| 2. | 〈《倫理學》的潘霍華:時代與生平〉。《解讀潘霍華《倫理學》》。鄧紹光編。香港:德慧文化,2018,13–51。 | 
| 3. | 〈啟示與歷史──從《教會教義學》卷一看巴特的歷史觀〉。《巴特與漢語神學II──巴特逝世四十周年紀念文集》。歐力仁和鄧紹光編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08,149–74。 | 
●書評
| 1. | 〈書評:《仄徑舛途》〉。《山道期刊》37(2016):202–206。 | 
| 2. | 〈書評:How God Became King: The Forgotten Story of the Gospels〉。《浸神學刊》12(2014):231–35。 | 
●其他
| 1. | 〈返本開新的青年事工:時代、世代與神學〉,雙連講座「青年信仰建造和神學教育」研討會,台灣神學院究學院主辦(2025年5月20日)。 | 
| 2. | 〈尼西亞信經〉及其對今日基督徒的意義〉,《新使者》200(2025年2月)。 | 
| 3. | 〈忙與盲〉,《遠東雙月刊》192(網頁,2024年1、2月)。 | 
| 4. | 〈光明終將勝過黑𣈏〉,序言,於于厚恩,《約翰福音的神蹟與啟示意義》(台北:證主,2023)。 | 
| 5. | 〈回應彭盛有〈出死入生:羅森茨維格《救贖之星》的「自我」救贖之路〉,於《心繫基督:啟迪信仰生命的八個視角》,彭盛有編(新北市:橄欖,2023),255–59。 | 
| 6. | 〈放手交棒,信心交託〉,《論壇報》4499(網頁,2023年1月4日至6日):10版。 | 
| 7. | 〈立足東南亞向華人傳福音的宣教士米憐〉,《今日基督教》(網頁版,2022年12月12日)。 | 
| 8. | 〈基督徒的歷史課:當歷史遇上基督信仰〉。《校園》64:2(2022年3、4月):8–12。 | 
| 9. | 〈推薦序二:信而好古,既述且作〉。魏連嶽與張聖佳。《神學的波瀾與壯闊》。新北市:校園書房,2021,xix–xxii。 | 
| 10. | 〈放手交棒,信心交托〉。《新神脈動》17(2021年2月):13–14。 | 
| 11. | 〈最熟悉的陌生人:導讀《教會史是如何煉成的?》〉。羅雲˙威廉斯。《教會史是如何煉成的》。吳震環譯。新北市:校園書房,2020,vii–xiv。 | 
| 12. | 〈吳序〉。喬恩˙巴爾塞克。《正讀加爾文主義》。陳佐人譯。香港:德慧文化,2018,xii–xiv。 | 
| 13. | 〈吳序:力抗「成功神學」的《蔗民神學》〉。王礽福。《蔗民神學:平凡門徒的信仰與實踐》。新北市:校園書房,2018,1–2。 | 
| 14. | 〈當批判實在論遇上基督信仰〉。《校園》59:6(2017年11、12月):12–19。 | 
| 15. | 黃志倫、吳國安和李志秋編。《倫理之情˙牧者之懷》。新加坡神學院65周年紀念文集。新加坡:新加坡神學院出版部,2017。 | 
| 16. | 〈沙勿略的宣教〉。《嘉聲》258(2016年8月)。 | 
| 17. | 〈推薦序一:與三一上主同行同工的教養旅程〉。毛樂祈。《讓耶穌幫你帶小孩:後現代的有基教養》。新台北:校園書房,2015,xi–xiii。 | 
| 18. | 弗格森。《基督教神學:21世紀的挑戰》。曾千芬、楊順從、施文蓓、宋言今瑄和宋宇哲譯。吳國安總校譯。台南:南神出版社,2015。 | 
| 19. | 〈使徒信經〉。系列一至六。《遠東雙月刊》138–143(2015年1–12月)。 | 
| 20. | 〈短評:宣教士的文化指南──愛的真諦〉。《校園》57:2(2015年3、4月):44。 | 
| 21. | 〈吳序:信靠上主,奮力前行〉。孫寶玲。《棧道──馬可福音品讀》。香港:德慧文化,2014,xi–xiv。 | 
| 22. | 〈撒狄教會〉。《聖經報》復刊51(2014):16–18。 | 
| 23. | 〈福音派的昔與今〉。《浸神院訊》205(2014月3月):2–5。 | 
| 24. | 〈拔刀出鞘與擁抱十架:從電影《教會(The Mission)》看基督徒「順服」〉。《睇電影,學神學》。香港:宣道,2013,175–92。 | 
 
    


 
    
